+

学术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心主任在中日韩三国青年学者论坛上的发言

时间:2025-05-29    浏览量:

中心主任在中日韩三国青年学者论坛上的发言

编者按:2025527-28日,中日韩三国青年学者论坛(Trilateral Young Scholars Forum 2025)在韩国济州举行。这次论坛是由中日韩三国秘书处(Trilateral Cooperation Secretariat, TCS)主办,并作为济州论坛的一个单元而进行的。TCS轮值秘书长Lee Heesup、来自中日韩三国的12位青年学者和3位资深教授参加了论坛。中心主任牛华勇教授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同时主持了青年学者论坛的第二环节。以下是牛华勇教授在第二环节的主持开场词,根据现场发言整理。

尊敬的TCS 秘书长LEE Heesup 先生,

尊敬的Kim教授、MENJU教授,

各位中日韩三国的青年才俊们:

非常荣幸可以主持第二个阶段的会议。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会议,我很开心有机会和如此有思想、有活力的青年人坐在一起,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去年春天,我所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组织了一场中日韩青年论坛,本人是作为论坛的组织者。那天的参会者更加年轻,是以三国本科学段的同学为主,我非常遗憾的是,我几乎听不懂他们讲的题目,大部分是有关于三国流行文化,HIP-POP,二次元,电竞游戏。那一刻我发现,我们三国未来一代的年轻人的心,是天生在一起的。

今天上午,我们已经听到了四个精彩的主体报告和大家的热烈讨论。我本人是经济学背景,研究的方向是基于数据分析的经济全球化研究。全球化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话题,我们切入的角度就是如何用更加简洁的方式,描述复杂的现实。我所在的学校从2018年开始,主办“中日韩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CJK Forum.今年9月将会迎来第八次会议。去年,我也有幸参与了三国秘书处在首尔举办的中日韩展望小组(Trilatiral Visionary Group)的交流。这些会议让我有机会对接触不同年龄段的中日韩三国学界和业界人士,也在过去几年中感受到了三国交流中发生的巨大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外部环境的变化,美国新一届的总统和政府,正在推动美国以外的工业化国家和大型经济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对等关税”政策大棒,本质上是以美国为中心的无差别霸凌,美国最亲近的盟友这一次都感受到了与美国竞争者一样的大棒,从贸易到汇率,从汇率到投资,甚至领土,都成为可以毫不避讳公开谈论的上缴物资。盟友们或震惊、或愤慨、或自我安慰、或六神无主。全球经济的可预期性大大减弱,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地寻找美国以外的替代方案。表现在东北亚,就是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谈判终于恢复,三国的合作又回归了正常的轨道。

第二个变化是中日韩三国产业竞争态势的变化。中国和日韩之间,曾经的合作模式,是互补的,也就是中国有独特的资源和消费市场,而日韩有精良的科技、创意和制造。但最近十几年以来,三国在产业上竞争的成分增加,互补的内容减少。以“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十年中出现了长足的进步,在很多领域与日韩的产品已经形成鼎足之势。我清晰的记得,1990年代,北京的街上跑的大都是日本车,到了奥运会前后,出租车大部分换成了现代,而如果现在去北京,你会发现国产新能源车已经遍布大街小巷。2024年,中国输出欧盟的汽车销售额,正式超过了欧盟对华的销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也仅仅是中国在高端制造业厚积薄发的写照之一。除此之外,2024年,中国的造船行业一具拿下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订单,韩国造船业不再一家遥遥领先;2025年一开年,中国在人工智能和芯片领域接连推出多个领先产品,引来全球同行的关注。至此,东北亚地区的产业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不过我觉得这并不代表三国之间合作空间的减小,事实上三国在智能制造和先进技术领域,目前各有千秋。我们就拿芯片产业来说,中国最重要的基础材料稀土的主要生产国,而韩国和日本在研发和代工上面,具有全球领先的地位,同时,芯片的第一大销售地是中国。如果没有域外国家的干预,三国在这一领域就完全可以独步全球。而在造船的领域,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两国的竞争,还要看到两国在这一产业链上的积极合作。一直以来,韩国造船业的钢铁供应,都有相当比例来自中国,如果没有这一分工,韩国造船业的对外报价会大幅度上涨。类似的例子,不一而足。现在到了三国放弃被域外国家操纵的成见,开始新的竞合关系的时候了。

要想进一步发展三国之间的合作,除了供应链领域更加开放的态度以外,三国之间的相互投资,尤其是中国对日韩的投资,也应该是未来三国合作的重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日韩对中国投资旺盛,但中国在日韩的投资寥寥。随着三国竞合关系的变化,未来中国对日韩投资的增长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日韩两国也应该重点考虑通过适当的政策吸引中国投资者,对三国经济进行更加深度的整合。2024年,中日韩三国的GDP总额达到了24.36万亿美元,而同时期的欧盟则只有18.34万亿美元。三国有理由相信,三国携手合作的东北亚,完全有可能打造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价值链体系,完全有能力成为全球经济秩序中的一个重要的建设性力量。

这也是今天我们的青年一代可以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意义之所在!通过我们的讨论,不仅能够发现我们三国独特的优势和合作的潜力,也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落地方案,在三国的青年一代中播下共同奋斗与合作的种子,共同塑造全球经济的美好未来。



牛华勇  主任

北京外国语大学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

2025527日于韩国济州


版权所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  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